农家乐
2012年,市农业局紧紧围绕“两区创建深化年、农业科技促进年、日常管理加强年、为农服务提升年”主题,以“走百村、进千家、访农情”为农服务大走访活动和“四比、四抓、四争”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各项农业工作有力有效开展,克服严竣复杂经济形势和多重不利天气因素影响,使全市农业生产总体稳定,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农业经济运行平稳。
大棚西瓜
转型升级 强化农业主导产业
政策促动
一是抓好宣传发动。结合为农服务大走访活动,全系统组建服务小分队,分线分片分组走进农家,宣讲惠农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发展信心。全年共解决涉农问题511个,农业项目比上年增加20.6%。二是抓好谋划提升。按照“1 6”农业政策体系,在全面落实一产政策的基础上,调整扶持方向和重点,重点提升几个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使政策更具科学性和激励性。农家乐休闲旅游接待游客96.63万人次,营业收入1.66亿元,分别同比增12.03和16.21%,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做法得副省长王建满的批示肯定。三是抓好要素争取。积极争取并立项实施绍兴市级以上农业项目39个,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3258万元;争取列入部级试点项目2个、省级试点项目4个。四是抓好政策兑现。及时规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户积极性,农机购置补贴、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补贴、稻麦种植大户直接补贴和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政策兑现到位。
项目带动
一是抓实项目摸排。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层层宣传发动,从下而上摸排项目,主动上门入户,从上而下核准项目,全面进行项目公示,分线组织业务培训,主动细化建设方案,明确建设要求。全市立项建设各类农业项目708个,总投资9.17亿元。二是抓好项目推进。结合农时特点,项目计划早下达,建设重点早突出,时间进度早明确;结合项目分布,组织全市200多名农技人员落实“三联”项目联系制度,每个项目有人联系,有人服务,有人指导;结合项目督查要求,局属单位一月一上门,了解进度和提供服务;局机关一月一通报,二月一会商,督促进度和解决困难。预计今年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9.22亿元,完成计划数的100.5%。三是抓好项目规范。内部完善一整套项目管理制度,发放项目告知书,召开项目管理现场会,外部邀请财政局上课、监察局督查、审计局审计,尽可能有据可依,同时明确项目验收纪律、涉村公务纪律、工作问责办法。
主体推动
一是抓稳农业企业。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重点建立局机关联系农业企业制度,摸排风险隐患,挖掘内部资源,做实主业,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农业企业经济形势总体稳定。预计全市337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24.75亿元,创利润10.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10.7%和10.3%;农产品自营出口32547万美元,同比增4.6%。二是抓实标准化生产。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综合试点示范县市创建,实施12个标准化示范项目,起草制订18个农业标准,开展三品认证和业务培训,提升农产品品质;标准化工作做法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的批示肯定。三是抓好农产品营销。举办茶叶炒制大赛,组织农凯发旗舰厅官网的产品展示展销,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开展农超对接调研,帮助蓝莓、绍兴鸭等特色企业发展精深加工。
多种经营
猕猴桃丰收
两区创建 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建成79个粮食生产功能区
一是抓好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制订后续管护制度,鼓励大户流转土地,稳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把好建设质量,79个、4.7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完成全部建设内容,12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省级验收认定。二是抓好科技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建立监测检测体系,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复种指数,实施高产创建,开展甬优系列制种和推广示范区建设。推广水稻主导品种面积27.5万亩,功能区良种覆盖率达100%。三是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向种粮大户集中,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万亩。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新模式,总结推广王家井新南、东和十里坪、安华三联等组织模式,提升亩产水平和经营效益。
创建现代农业园区
一是抓好园区创建。按照建设规划,积极向上申报,今年新获批20个创建点,1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11个绍兴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通过验收命名,特别是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是全省首批命名的三个点之一,并获300万元工作经费奖励。二是抓设施提升。一产项目重点向园区倾斜。今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万亩,其中钢架大棚5273亩,喷滴灌1.08万亩;新增各类农业机械3600台(套),农机总动力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抓好生态循环企业创建。全力推进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县市创建,开展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家生态循环企业创建,实施62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做好7家小型养猪场的排泄物治理和关停搬迁工作;今年新建沼气工程1290立方米,沼液利用面积2.3万亩,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50台,空气能热泵200台,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5%。东和十里坪生态循环农业园区通过省级验收认定。
确保供给 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千斤粮、万元钱” 新模式
一是抓好责任落实。出台粮食政策意见,组织生产专项竞赛,开展“五送”活动,实施结对大户抓早稻专项行动,增强发展信心,稳定早稻面积,全市早稻面积11.95万亩,比上年增9.03%。二是抓好新科技推广应用。围绕攻单产、保总量,与科研院所合作,多次召开现场会、交流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与基层大户合作,以340个示范方为主平台,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王家井新南粮食生产功能区、山下湖新桔城粮食生产功能区双双打破单季晚稻百亩示范方单产纪录;与中央项目相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水稻产业提升、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做到业务培训经常化、技术设施推广最优化。三是抓新模式探索。围绕优品质、保效益,积极研究探索“千斤粮、万元钱”办法,重点推广2100多亩稻鱼共生、稻虾轮作、稻旱轮作等生产模式,重点推广生态循环技术,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6.3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5.6万亩,实现资源化利用,确保有稳定效益。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九连增,播种面积84.24万亩,平均亩产457公斤,总产38.4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0.41%、0.44%和1.45%。
“菜篮子”量质并进
一是抓好果蔬茶传统产业提升。完成“茂阳蔬菜基地建设”、“永宁现代茶叶基地建设”和“赵源葡萄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加快传统蔬菜、茶叶、水果产业生产规模化、良种化、设施化、高效化和产品无公害化,在全市起到强有力的示范辐射效应。全年预计蔬菜播种面积12.1万亩,总产量13.91万吨,比上年增3.8%,总产值4.44亿元,比上年增6.7%。二是抓好新品种推广示范。坚持把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作为提升发展农业的着力点,重点发展蓝莓、弥猴桃、美人指等新兴产业10164.5亩,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3475亩,推广养殖鳜鱼、白鱼、花鱼骨鱼等水产新品种12万亩,引种试种果蔬和旱杂粮新品种40余个。全年茶叶总产量6587吨,总产值3.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1.04%和8.5%;水果投产面积5.4万亩,总产量3.47万吨,总产值2.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8.3%和5.3%;水产品总产量1.56万吨,实现渔业产值4.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6.18%和8.94%。三是抓好畜牧产业稳定。加快设施化改造,保护生态环境,应用畜牧机械推广和生态循环园区创建,谋划提升全市畜禽专业合作联社,计划参与屠宰环节,延长产业链;受市场波动影响,全年实现畜牧总产值13.6亿元,同比减13%。年末生猪存栏29.88万头,同比增2.1%;家禽存栏345万只,同比减4.75%;全年出栏生猪49.31万头,同比增1.46%,出栏家禽700万只,同比减1.86%;全年肉类总产量4.91万吨,同比增加2.3%;禽蛋产量1.78万吨,同比下降3.9%。
安全为本 确保增收惠民生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抓
构建组织网络,加强日常执法,抓好宣传培训。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做好定性和定量检测;抓质量认证,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业。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3个,通过“三品”认证产地面积达2.9万亩。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大检查、百日大整治等活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季节和重点产品三个环节和种植业禁用农药、养殖领域瘦肉精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三方面内容,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完成果蔬产品定性检测3万批次,牲畜尿样抽检9000份,完成市食安会下达的农产品定量检测707批次,配合上级部门抽检207批次,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维持在98.6%以上的高水平,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疫病层层防控
一抓落实。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工,强化工作督查,出台应急预案,做到组织网络全覆盖。二抓防控。保质保量完成动物防疫,共使用猪口蹄疫疫苗90.8万毫升,免疫生猪31.66万头,免疫密度99.7%;使用猪瘟疫苗71.6万头份,免疫生猪31.70万头,免疫密度99.8%。三抓规范。集中力量开展绿剑春季执法、种子执法年活动,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共出动执法人员2325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2015家,督促整改各种安全隐患37次,查处农业违法行为21起。四抓监测。加快改善动物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强规模基地疫情监测,加大对外来动物的检疫密度,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全市畜禽产地检疫率100%,定点屠宰检疫率100%,处理可疑动物疫病6起,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9头、鸭18000只。
凯发旗舰厅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