浬浦有位老兵,人称“快腿小郦”
他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死扶伤——诸暨网-凯发旗舰厅官网
发布时间:2020-11-30 08:30:06
来源:诸暨日报
编辑:骆依婷 审核:杜萌颖
■通讯员 戚文锋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70年前,家住浬浦镇浬浦村的郦培尧也参与了这场战争。日前,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英雄岁月。
毅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32年,郦培尧出生在浬浦镇浬浦村,是家里的独子。
在郦培尧只有10岁的时候,日本鬼子进村。他目睹了当年的惨状后,家国仇恨时刻萦绕在他的心间。他暗中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军人,上前线杀敌报国。
新中国成立后,郦培尧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并担任班长,参与剿灭那些仍盘踞在山上的残余土匪组织。
1951年,郦培尧不顾家里的反对,毅然报名参与抗美援朝战争。那天,他和诸暨的100多名战友一起坐上了火车,经过七天七夜,到达辽宁本溪。
在辽宁本溪,部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训练,然后开始分发武器、服装和粮食。郦培尧清楚地记得,当时每人发到了一支苏式步枪、四个手榴弹、二百发子弹、一把洋镐、几包粗粮炒面,所有的东西重约30公斤。
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卫生员
走过鸭绿江,大家背着行囊来到朝鲜境内。战争中的朝鲜大地,千疮百孔,一片狼藉。
到达前线后不久,队里的卫生员牺牲了。在连队里,卫生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连长看到郦培尧很精明,还有点文化,就叫他担任卫生员一职。
炮声一响,伤兵不断。郦培尧每天要在战场上处理伤员,少的时候七八个,多的时候有50多个。轻伤的战士,经过简单包扎继续上前线作战,伤势较重的伤员有时会当场截肢。“很多战士牺牲了,我们只能就近挖个坑,用白布包一下就地掩埋,可还有很多战士都不知尸身在何处……”说到这儿,郦培尧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在前线,包扎伤员的白布很缺。为了重复使用,只有把血布洗干净,简单消毒后继续使用。
冬季,朝鲜战场上部队驻扎的地方气温低至零下20℃。郦培尧每天都要撬开厚厚的冰层,把血布洗干净,经常冷得直打哆嗦,双手过好久好久才会有知觉。
领导和战友眼中的“快腿小郦”
因前线战事吃紧,伤员不断增多。为了把重伤伤员安全转移到后方,一般都会选择在晚上运送,部队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郦培尧。
运送伤员都用担架,每副担架由四人轮流替换来抬,抬担架的基本是来自东北的民工。郦培尧每晚都要带上40名民工,运送10名重伤伤员,摸黑翻山越岭到35公里外的部队医院。安全送到后,他们立即返回,在天亮之前到达连队。70公里的山路,如此反复,所以部队领导和战友们送给他“快腿小郦”这个称号。
有一次,连队驻扎的地方被轰炸。3名战士不幸牺牲,班长的手臂被炸断,郦培尧左下腿被弹片炸伤,还好戴着厚帽子,但弹片也在他脑壳上炸开了一条血口。
受伤后,郦培尧和其他的200多名伤员一起回到国内治疗。3个月后,伤势基本痊愈,医院领导建议郦培尧留下来从事医疗工作,但他意志坚决,一定要再上前线参加抗战,后于1952年7月回国。
如今,郦培尧已有89岁高龄,回忆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表现,他激动且自豪地说:“我没有像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一样伟大,但我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光荣的称号。”